close

 

撰文/陳德林

人的一生猶如一段變化多端的旅程,

在旅途中我們會不斷遭遇不同的人事物並因此產生不同的意念。

個人的興趣及嗜好也會因此而不斷地轉變。

從閱讀到電影,從運動觀賞到收藏,這一切編織組成了一個獨特的生命。

 18  

 

 

書是自由的國度 

我的興趣與嗜好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算是有很大的轉變,尤其在最近幾年變化更為劇烈。這很可能是因為我是沒有耐心只有三分鐘熱度的個性,對很多興趣嗜好我都會想要去嘗試,但都很難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從小時候到高中階段我一直處於體能很差的狀態,所以這段時間我的興趣也就完全以靜態的活動為主。雖然偶爾也會跟同學朋友去運動一下,但休閒時間幾乎全都花在看書、看電視、打電動上,事實上這些嗜好有一直持續到現在,但是我花在它們上面的時間已經減少很多。 

閱讀應該是我人生第一個培養起來的嗜好。差不多從念幼稚園開始我就很喜歡看書,直到現在我都還記得幼稚園時家裡有買小叮噹等漫畫可以看。而且我看書的類型很廣泛,幾乎可以算是來者不拒,不論是科學或人文、小說或歷史,各方面的書籍我都有興趣。 

這項興趣的培養跟家庭教育應該也有關係,大概從我念國小時開始我就有機會接觸到老媽愛讀的日本推理小說,加上父母都喜歡看報紙,連帶我也很小就有看報的習慣(大概到工作後我才開始不看報)。而且我很早就意識到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看書的。因為我會發現班級小圖書館的書很少人碰;到同學家玩時看不到太多書;我看過的書其他同學幾乎沒人聽過。對於四肢不發達的我,看過很多書多少帶給我一點優越感。 

雖然我對看書很有興趣,但是真正開始大量閱讀應該是從念大學到剛開始工作這段時間。忘記是傑克.倫敦的《海狼》還是那一本書曾經說過主角就像一塊巨大的海綿一樣拼命地吸取知識,當時的我也有這樣的感覺。而且那時候的我看書的領域又更廣泛了,當我踏出圖書館時,借來的書可能包羅萬象,包括西方經典文學、演化論名著、偵探小說、宇宙起源、歷史讀物以及社會現象分析的書籍,然後一口氣讀完它們。 

然而網路時代的來臨嚴重改變了我的生活習慣,尤其在閱讀這項嗜好上。我開始將吸收知識及資訊的管道及大部分時間轉移到網路上。相對的對於看書這件事所花的時間也越來越少,而且受到網路即時性及短暫性的影響,對於看書這件事也越來越感到不耐。以前我可以一整天花十幾個小時在閱讀上,可以一天之內看完兩本以上的書,現在的我一本書可能看個十分鐘就想拋開,花上兩三個月的時間才勉強把一本書看完。 

雖然我的閱讀習慣現在有了這麼大的轉變,但我對自己在小時候能夠養成這個嗜好感到十分幸運。因為現在我已經了解到我真正的愛好就是吸收世界的一切知識,讀書、上網或其他興趣只是一種形式,所有這些手段只要能夠滿足我求知的好奇心,我都樂於使用。相對地我完全無法想像一個人會對外在的一切無動於衷,並且為自己不是這種人感到慶幸。

 

 

我來,我見,我佩服 

我在念高中的階段養成了另一項嗜好:看電影,而這要感謝我的高中同學。 

雖然在升上高中之前我也會看些電影,而且雖然我的記性並不好,神奇的是這些電影我到現在都還有印象。例如在我小學時代紅極一時的《好小子》,被親戚帶去看的《終極警探》、《魔鬼終結者》、《與狼共舞》等電影,但是這都是別人帶去看的,我從不曾想過自己或約人一起去看某部電影。  

升上高二後升學壓力開始變重了,奇怪的是我跟同學的互動反而開始變多,尤其是課餘時間的活動。我們班上有一位同學特別喜歡看電影,他有時候也會邀我下課或「蹺課」去看電影,因為他的關係我才真正踏入電影的領域。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在這之前我看的電影幾乎都是休閒類型,但是這位同學帶我看的則是電影史上的經典佳作。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們兩個去看了「沉默的羔羊」,這部電影後來贏得多項奧斯卡大獎。去看之前我對這部電影一無所知,看完之後則是深受震撼,也讓我從此對電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當時另一位常跟我一起去看電影的是我高中的班長。他後來考上台大經濟系,在大一時我們仍常有來往。這位同學也常找我去看一些電影上的傑作,就在這兩位同學的帶領下我一連接觸了許多好片,例如「辛德勒的名單」、「刺激1995」等,後來我就自己一頭栽入電影的領域。 

在網際網路尚未盛行前,要看電影除了上電影院外就只有租影片跟看第四台這兩個管道,前兩項累積起來將花費不貲,後者則不能隨心所欲地看自己想看的電影。直到網際網路十分普及後,要在網路上找到自己想看的影片變得非常容易,我也才有機會大量接觸各種不同類型的電影。跟看書一樣,我對各種類型的電影都不排斥而且很有興趣。不管是好萊塢的賣座娛樂強片,或是歐亞小眾的藝文電影只要評價不錯,我都會一一搜羅來觀賞。 

看電影與看書的感受非常不同,除了有具體的影像可以觀看外,而且電影好看與否受到非常多因素包括導演手法、選角、演員演技、場景、配樂、特效等等的影響,我在看電影時常常會去分析這些因素,例如某些鏡頭導演為何會這麼拍、主角的演技好不好,特效做得如何等等。不過我想可能也因此失去了一些純欣賞的樂趣。 

看電影跟看書還有一點不同就是電影通常在3小時內就可以結束,與看書相比對於沒耐心的我相對是比較可以接受的。不過儘管如此我一部電影也常常要分個兩三次才能全部看完。而且隨著看的電影越多,電影這項媒體所能夠帶給我出乎意料的驚喜也就越來越少,想要像當年懵懂時期看到一部好片那樣深受震撼幾乎已經是不可能的事了。

 

 

靜極思動 

我對運動觀賞一向很有興趣,從小學時代看日本職棒、高中看NBA以至於大學看大聯盟職棒,出社會後又看了美式足球、網球及相撲,如果加上賽車跟摔角,幾乎各式各樣的運動我都有涉獵。我猜想這點可能跟我自己體能很差的彌補心態很有關係。  

運動觀賞的一大樂趣來自於與他人之間的討論,我自己本身也不例外。同時運動觀賞還可以衍生出許多不同的嗜好,我自己也親身嘗試過一些,其中有一項更因此成為終身的嗜好,也就是棒球球員卡的收集。  

我是在大一這一年在台大對面的運動用品店首次發現世界上還有球員卡這種東西。當時的我也算是才剛開始接觸美國職棒這個領域。由於球員卡就是一張集合球員照片、個人資料、成績等元素的漂亮卡片,對於正在努力認識大聯盟球員的我除了收集外還十分具有實用性。 

收集球員卡也跟運動觀賞一樣,要有同好一起從事才會有更高的樂趣。然而收集球員卡在台灣一直是一種非常小眾的嗜好。一開始時我也只是自己偶爾買一些自娛,並沒有認識任何也喜歡球員卡的朋友。直到升大三時因為在網路上認識了一位也是念台大的學長才第一次找到這方面的同好。 

這位學長他不但自己收集球員卡,而且還是一家球員卡專賣店的員工。他在認識我之前已經收集球員卡多年。我在認識他之後才真正對球員卡的狀況比較了解。事實上只要是收集方面的嗜好,其中都大有學問、例如郵票、錢幣等等,球員卡自然也不例外。例如歷史悠久的球員卡同樣是價值不菲,甚至售價可以高達好幾百萬美金,球員卡一樣有特殊的保存方式,像我自己還特地買了個防潮箱來收藏等等。 

收集球員卡的方式也很多種,有些人是收集特定某一系列,有些人是收集某支球隊,不過最常見的還是專心收集某位或某幾位球員的球員卡,像我的學長跟我都是屬於這個類型。我一開始集了三個明星球員,後來慢慢集中成一位。 

收集球員卡是件很花錢的嗜好,這也是我後來會減少到只集一名球員的原因之一。尤其美國職棒的球員卡因為是極小眾的關係,在台灣根本很難買到我要收集的目標。但是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在台灣郵購美國的商品也變得越來越簡單,甚至跟在台灣的網站上購物沒什麼兩樣了。克服了這個難題後,我的收藏還是有源源不絕地增加。日積月累下光這位球員的球員卡我就已經有一千多張之多。 

事實上收集球員卡如果眼光好,也可以成為一筆還不錯的投資。因為有些球員卡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會變得熱門而值錢。這跟球員本身的表現以及球員卡的稀有程度有關。我所收集的球員是美國職棒史上最偉大的投手之一,球員卡價格也就跟著水漲船高。不過由於我是純粹出於興趣而收藏,屬於只進不出的狀況,因此卡變貴只會讓我的負擔更重。但是如今球員卡的花樣越來越多,出卡的頻率也越來越浮濫,以至於球員卡市場已經嚴重向下沉淪。 

在收集球員卡的同時,我常常會想到「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這句俗話。畢竟收集了一輩子終究不過是帶不走的一堆紙片,為何花時間精力跟那麼多金錢去從事這項活動?但回過頭來想,所有的興趣嗜好不都也是如此?所以我想我應該會繼續收集下去,直到帶不走它們的那一天。

 

 

 

 

 

 

 

arrow
arrow

    心想事成出版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